学院新闻
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校主页]数学学子深入漳州龙海开展社会实践调查
编辑:陈向柳发布时间:2012年07月09日

7612:10,学院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先锋队伍——漳州龙海队启程前往漳州龙海市开展实践活动。这支队伍由2010级、2009级本科生30人及研究生1人组成。学院党委副书记郑诚明老师、团委副书记陈向柳老师带领该实践队走进龙海市乡镇基层,领略闽南风土人情,感受乡镇企业的发展。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得到了龙海市团市委的大力支持,团市委副书记黄兆君(永乐高131net登录团委书记)全程陪同引导实践活动,团市委副书记宋智坚、王毅荣带领实践队参观了甘文农场、连氏宗祠、埭尾古民居等地,我院院友09届本科毕业生、大学生村官林彧琨全程陪同了本次社会实践。

出发前,郑副书记对本次实践活动做了动员讲话,提醒同学们注意防暑降温和人身安全。下午15:20,实践队抵达了位于龙海市紫泥镇的甘文农场。龙海市团市委副书记宋智坚为实践队简述了甘文农场的概况,并引导实践队俯瞰农场的鱼蟹养殖基地,远眺造船厂,参观了甘文红树林保护区。该红树林景区作为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00多公顷,区内保持生物多样性,充分体现着生态自然的和谐。站在瞭望台上,放眼望去,青葱苍郁,蔚为壮观。实践队不仅为如此壮观的景色所折服,更学习了红树林湿地的重大生态作用,意识到应当更加珍惜资源,保护生态平衡。

 

(红树林一瞥)

 

(实践队在红树林景区合影留念)

随后,实践队寻访连战故里——马崎村,重点参观了有“八闽名祠”之称、 “漳台青少年文化交流基地”连氏宗祠。宗祠里陈列着闽南各地区连氏家族的源流、连战先生的亲笔题词、以及两岸文化交流的图片等。当地的老人为实践队解说连氏宗祠的建造与修缮事宜,并热情地邀请实践队前往江边一睹赛龙舟的风采。在连战故里,实践队感受着宗族继往积善与垂教后嗣的使命感与荣誉感,深刻体会到闽台一家亲的血缘关系。

 

(当地老伯热情地为实践队解说)

77日早晨8:30,实践队来到位于龙海东园镇的泰宇阳伞有限公司。在参观了成品陈列室之后,实践队进入生产车间浏览阳伞组合生产流程。炎热的车间里,工人们娴熟地工作着,从裁剪到印刷,再由合片到安装伞珠,各司其职,有条不紊。

 

(实践队在阳伞生产车间)

紧接着,实践队又赶往人称“闽南第一村”的东园镇埭尾村观览埭美水上古名居风貌。在两位大学生村官张先生和高先生的带领下,实践队先后寻访了埭美社的主庙——天后宫、划分古今建筑群的界线、“跨河古榕”、前后祠堂,见识了正在申遗的闽系红砖,并深入古厝内部,观摩古色古香的特色民居。然后实践队自愿分为两组,一组展开环村水上游,另一组则走向高处俯瞰规整的古厝。据了解,该处民居由开漳圣王陈元光第25世孙陈均惠的第八世后裔开基,至今仍为陈氏族群的聚居地,建筑风格极具闽南特色,于民国时期扩建,响应新农村建设而与时俱进,但却严守先人禁改建筑格局的遗训。

 

(实践队参观古民居)

 

(俯瞰古民居)

随后,我院2009届毕业生、大学生村官林彧琨带领实践队走进漳州现代农业东园示范区。在水稻研究基地,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退休老教授王侯聪老师为实践队讲授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课程。王老教授首先将十年育一种的水稻育种研究与解决数学百年疑难做类比,道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与持续性。年逾七旬的王老教授仍旧精神矍铄,他一边带着实践队穿行在水稻实验田间,一边讲述水稻的品种与各自的优劣势,旁征博引,声境交融,他不仅让实践队了解到如今水稻种植的现状、什么是先进的水稻,还描绘了水稻种植的前景,表达了实现目标的决心。最后,王老教授道出箴言:“做一个品种不容易,吃一粒米要懂得珍惜”,并以自身科学研究的艰苦条件寄语实践队:“暂时的困难都不重要,找到喜欢的事情就要坚持下去”。临行前,王老热情的邀请大家常来看看,并呼吁更多的人投身科学事业,鼓励全体数学人为社会做更多贡献。

 

(王老教授为实践队现场示范水稻扬花)

 

(实践队在田间学习水稻育种)

稍事休息后,实践队来到本次实践的最后一站,港尾工艺品加工厂。参观了工艺品成品陈列室之后,实践队进入生产车间,观察工人们为工艺品半成品打磨,拼装,上色。同学们都惊叹于工人们精湛的技艺与细致入微的耐心,也通览了工艺半成品加工的过程。

 

(实践队在工艺品加工车间)

至此,为期近两日的实践活动落下帷幕,实践队满载而归。既为自然生态、古朴民居的魅力而着迷,又被两岸一家寻根归祖的家族使命感感染;不仅有对乡镇轻工业的了解与思考,更不乏献身科学事业崇高理想的激励。本次实践活动真正地达到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初衷,使实践队成员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化乡镇企业的发展,特别是王侯聪教授的科学精神让同学们深受教育。

 

 

(数学科学学院 彭水燃)